第36章 谁是卧底

正文卷

市局的人马前脚刚抵达死者租住的公寓楼, 就被几名像是学生家长的人拦在了楼下。

刑警们几乎从来没遇到过被家属阻碍查案的情况,站在门口面面相觑,等着刚从警车上下来的于白青和阮天杰出面。

阮天杰见家属拒不配合,找了个比较面善的女警官, 去询问那个自称是死者姐姐的女孩为什么不想让警察上楼, 并且和他们讲清楚妨害公务的后果。

通常情况下, 家属不让见死者的尸体还能理解, 毕竟死者为大, 家属可能也会顾忌某些东西。但死者目前已经被送去尸检, 家属仍然不愿意让警方检查现场,这就有些奇怪了。

趁阮天杰带着人在和家属耐心周旋的功夫,于白青问一直跟在他们身后的死者班主任:“那个打电话报警的同学,现在人在哪?”

班主任在事故发生后马上赶到了现场, 此刻的神色也不算好看:“他还待在自己的房间, 刚才一直是我在上面,现在陪他的是学校里的心理辅导老师。”

于白青说:“您问下他,警察想要和他聊聊, 问他愿不愿意。”

班主任的语气听起来有些为难:“这……他现在的情绪还不太稳定, 我担心——”

话刚说到一半, 他裤兜里的手机突然响了。

接起电话听对面人说了几句, 班主任皱着眉点了点头, 转过身来对着于白青说:“他听说警察来了,主动提出要见你们。”

班主任告诉于白青, 那名学生已经听说死者家属正在楼下闹, 他说如果不方便, 自己可以下楼来见警察。

于白青从不远处的那帮人身上收回目光, 对着面前的老师微微颔首:“我们在车里等他, 麻烦了。”

以往常的经验来看,有时候人多并不是什么好事。他最后只带了陈安阳一个人回了警车。

陈安阳年纪不大,更容易和年轻人打成一片,不像自己,一看就知道是个正儿八经很无趣的人,很难让年轻人产生亲近感。

坐在警车里等候了一会,于白青看到班主任和一名年轻女老师领着个十六七岁的男生朝警车走来。男生身上仍穿着睡觉时的睡衣,在外面临时套上了一件外套。他耷拉着脑袋,双肩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不知道是因为冷还是恐惧。

男生刚钻进后车厢,陈安阳就从保温杯里倒了半杯热水,递到了他的手中:“先喝点热水暖和一下。”

“谢,谢谢警官。”

男生面色苍白地接过陈安阳递来的保温杯帽,捧在手中捂了很久。他双眼愣愣地望着空气中徐徐往上升的水雾,仿佛还没从刚才的遭遇中走出来。

在后视镜里细细打量着后座上的男生,于白青淡声开口:“你有话想专门和我们说?”

按照常理而言,一名普通学生,在发现朋友或者同学出事后,第一反应应该是马上呼叫救护车,或者立刻打电话给老师还有家长求助。

而这个男生在目击了室友的死亡后,却最先联系了警察,这样的行为逻辑其实有些说不通。

除此之外,在得知警察到了,男生还那么急切地主动提出想要和他们见面,说明他一定知道什么别人不知道的内情。

果然,于白青话刚说完,男生就张了张嘴,似是鼓足勇气地开口:“……警官,我知道梁培东的家人为什么不原意让你们上去,或者应该说,为什么不想让你们进他的房间。”

男生动了动喉咙:“我知道一个关于他的秘密。”

于白青默不作声,只是调暗车内的灯光,给男生营造了一个相对有安全感的空间,等着他继续往下讲。

“梁培东的房间里贴着几张很诡异的海报,他平时总是关着门,但我还是会在他出门上卫生间的时候不小心瞥到几眼。”男生告诉他们,“他经常大半夜不睡觉,我有时候凌晨三四点钟起夜,还听到他房间里传出很奇怪的声响。”

“前两天我还在想,要不要劝他作息规律一点,再这样天天通宵下去,学习成绩会下降,身体也早晚会被拖垮。结果,我完全没想到……”

他没想到,自己还没来得及提醒这位同租住在一个屋檐下的室友,这人居然就猝死了。

陈安阳连忙追问:“什么海报?”

于白青撩起眼皮:“什么声响?”

陈安阳:“……”

好吧,他和于哥关注的重点完全不一样。

男生垂下头沉思了很久,似乎有些拿不定主意。就这样在车内静默地坐了好一会,他终于犹豫着开了口:“也许,也许是我看错或者听错了。”

“有一次,我留在学校参加社团活动,回公寓的时候已经很晚了。进屋以后,我发现他房门半敞着,没有关。”

“那天晚上,我看到他……他戴着耳机坐在椅子前,正在对着墙上的几幅画做那种事情。”说到这里,男生似乎觉得有些难以启齿,停顿了半天才继续接道,“他当时发出的声音很大,我真的不是故意想看,隔着老远就听到了……”

“我觉得他家里人应该是知道这件事的。他刚从宿舍搬出来住的时候告诉我,他和他父母因为生活习惯的矛盾大吵了一架,他爸还想带他去看医生,他让我不要告诉别人,尤其不要告诉我们老班。”

听完男生所说的话,于白青用指节缓缓敲击着方向盘,频率时快时慢,似乎有什么东西没想通。

根据男生的这番证词,暂且不讨论死者的隐私癖好和生活习惯,他的死亡其实有充分的前提条件作为支撑。

作息不规律,心事重重,最多再加上个生活习惯不健康,几种条件叠加在一起,确实存在一定疾病突发的几率。

但队里的几个老人都知道,这件事一定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想到这里,于白青又继续发问:“法医在尸体身上发现了一块佛牌,你以前见过或者听他提起过这类东西吗?”

男生愣了一下,随即将手伸进裤兜,在里面翻找半晌,掏出了一个串着红绳的挂件:“警官,您说的难道是这个?”

他手中拎着块巴掌大小的金黄色五边形挂坠,挂坠上模模糊糊印着几行看不清楚的符文。

“这玩意我们好多人都有,学校后街的小铺子,五块钱一串。”男生说,“坠子后面有道镂空的夹层,可以把最近想要实现的愿望写下来,叠成小纸条塞进去。”

“最近不是期中快要到了么,大家买回来就图个心理安慰,我也不知道这东西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

接过陈安阳递来的佛牌,于白青用手机拍了个照,和几个疑问一起打包发送给了鉴证科。

青少年的心智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当一种未知的事物逐渐在学生中成为流行,其具备的危险性不可估量。

大约过了十多分钟,负责鉴证工作的警察直接给于白青打了个电话,逐一回答了他在短信里提到的几个问题。

“老于,死者手里的那枚,和你拍的那张照片从外形判断确实是同一种,具体的还要等你拿回来做进一步分析。”电话里的人说,“另外,我们也在死者佛牌的夹层里发现了一张折叠起来的纸条。”

于白青:“纸条上有什么?”

“……我发过来给你吧。”

那个警察叹了口气,告诉他。

挂断电话,于白青很快就收到了对方发来的照片。

照片拍的是一张皱巴巴的纸条,纸条上歪歪扭扭写着四个字:【因果报应】。

纸条白底红字,不知道写的时候用的是红褐色墨水,还是他自己的血。

--

高一和高二年级即将开始期中考,高三年级也马上要参加一模。

发生在校外的突发脑溢血死亡事件并没有在校园里大肆传播开来。老师们带着各个班的学生开始紧锣密鼓地进入阶段性复习周,一切似乎都与往常没什么不同。即使偶尔有小道消息在学生中间流传,也没有引起什么大的风浪。

与此同时,警方开始了暗地里的走访调查。

刑支暂时被分成了三队人马。受过处分被降职为代理队长的章昱仍旧坐镇队中,主管队里的日常运作。阮天杰带人着重调查校外发生的那起意外交通事故,陈安阳则和几名队员一起走访学校附近几条街的商铺,整理买卖佛牌等祈福小物件的店家清单。

至于于白青,在猝死事故发生的第二天,就穿着一身便衣,坐进了学校教导主任的办公室。

看着放在办公桌前,要求校方积极配合调查的取证函,教导主任脸上的表情看起来有些为难:“于警官,这几起事故都发生在我们学校周边没错,但我们作为校方,确实没什么责任啊——”

“……”

于白青本来就不是爱解释的性子,平时有一绝对不说二,要查证就查证要办案就办案,最不喜欢的就是这些弯弯绕绕。

他没想到,高局居然会让自己来和学校的管理层兜圈子。他偏偏又不能对人家摆什么脸色,只能神色自若地坐在茶几前,指了指文件上盖了公章的条款,将上面的内容又重复了一遍:“取证期间全程便衣走访,非必要不透露警方身份,随时向校方汇报调查进展,不影响学校正常运营秩序及工作。”

他心里清楚,这时候还不能和教导主任和学校管理层解释,有些事情已经露出了危险的苗头,他们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在防范于未然。

校方如果听到他这样说,只会觉得是在危言耸听,并且想尽办法为自己开脱。

高钧这一次给他们下了死命令。介入调查可以,但三周内必须要出结果。如果事件的调查没有任何进展,并且确实没有查出几起事故之间的必要性关联,那往后就没得谈。

教导主任拿着公函反反复复翻阅了好几遍,目光停留在了最后一页“三周调查期限”的那行条款上。

“……我们要怎么配合?”

深思熟虑了一会,他放下手中文件,从头到脚打量了于白青好几眼:“于警官,我这个人说话有点直,您不要太介意。您给人的感觉……确实不太像是会出现在咱们学校里的人。”

当了几十年老师,他看人的直觉一向很准。

面前这人显然不是一名普通的警察。他身上有股尖锐且充满胁迫感的独特气势,让人下意识地想要对他敬而远之。

这样的人虽然看上去矜贵而又清高,却与这座书卷气浓郁的校园格格不入。

“高二(7)班,高三(11)班。”于白青说,“不仅两起有关学生的死亡案件发生在这两个班,根据我们的初步调查结果,最早关于佛牌祈福的流言也是从这两个班级传出来的。接下来这几周,我会以上级派来的旁听员身份走访调查这两个班级,希望您能配合。”

以听课老师的假身份介入调查,这也是高钧提出的一个比较适中的方案。

毕竟案件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定论,警方大张旗鼓地进入校园调查于理不合。并且考试周就快要到了,如果选择在这时候启动大规模调查,确实会影响到学生们的正常学习生活。

可是如果不在校园内安排警方自己的人马,如果接下来还有什么与学生有关的恶性案件发生,那他们这帮在上面做指挥的难辞其咎。

“如果只是这样,我们校方也可以接受。”

盯着面前的警察看了半天,教导主任的职业病还是犯了,忍不住指了指于白青胸前口袋里露出来的半截打火机:“……于警官,那我还要提醒你一点,咱们学校严禁吸烟,室内室外都不允许的。”

于白青的俊眉深深地纠结到了一起。

除了小孩,就连八爪鱼和高局都管不了他这走到哪吸到哪的毛病。

半分钟过去,教导主任面前的桌子上多了两件东西。

于白青这辈子第一次,乖乖上缴了自己的打火机和香烟盒。

--

第二天,高三(11)班的最后一排多了个人。

来人胸前挂着名牌,名牌上写着他是从外校来一中旁听讲课的老师。自从进了教室,这位年轻男“老师”就一直保持着沉默,在教室后面充当背景墙。

他全程不发一言,坐在角落里用目光环视着整间教室,时不时还在自己面前的教案本上做点笔记。

下课铃响起,那人也不走,只是垂着眼坐在座位前,静静听着学生们的课后谈资。

这个班级两周前刚有名女同学坠楼身亡,教室的座位空出来了一个位置,班里的气氛有些沉重,并不算活跃。

但毕竟已经是毕业班,在班主任和家长们的鼓励下,学生们正在逐渐化悲痛为动力,生活看起来已经慢慢步入了正轨。

就这样在教室里坐了整整一上午,记录下了学生交谈中所有有用的信息,于白青拿着假教案从椅子前站起来,准备下午移步高二(7)班,去调查一下梁培东他们班的情况。

报警的那个男生因为情绪还不太稳定,目前仍然在家休假,现在整个班级里,谁也不知道他是名正在取证调查的警察。

中午放学,于白青从后门走出了高三(11)班的教室。

他沿着楼梯一路往下,顺便拨响了陈安阳的电话,想要问问他在学校周边区域的走访情况。

于白青没想到,他刚转过楼梯拐角,就迎面撞了一个人入怀。

靠在拐角处的人身上穿着学校清洁工的专属橘黄色制服,胸前挂着工牌,正在低着头往前走。

他左手拎着一只水桶,右手拿着一把扫帚,看样子正准备上楼去打扫卫生。因为手里拎着的东西比较重,所以才会一直低着头不看路,在楼梯口撞到了自己胸口。

发现桶里的水往外溅出来了一小半,全洒在了对面人黑色的西裤和锃亮的皮鞋上。清洁工连忙握紧手中提把,一边往右侧避让一边和于白青道歉:“抱歉啊老师,不是故意的——”

听到清洁工的声音,于白青身形微顿。

号码刚被拨通,陈安阳见于白青在电话那头半天不出声,主动先开了话头:“于哥,你到一中了没?”

“我刚从小吃街回来,你说的那个算命的瞎子今天没来摆摊。话说,你弟今天好像也没来啊?”

陈安阳说话的余音还在楼梯口回荡,撞在一起的两人却已经同时陷入了沉默。

应晚:“……”

于白青:“……”